5月19日 08:22
不想做作业,学习又累又难,想必很多孩子都向家长抱怨过类似的问题,在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时,表明孩子已经有厌学的情绪了,如果家长不及时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,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不想去上学,甚至辍学。 三年级的学生厌学如何管教? 1、给孩子尊重和理解。 当听到孩子厌学的消息的时候,父母不要打骂,要理解孩子,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,了解孩子厌学的真实想法,理解孩子,尊重孩子,帮助孩子找到摆脱厌学的方法。 2、指导孩子的学习。 三年级开始,孩子的学习内容范围扩大,难度也逐渐加大,非常考验孩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,所以父母在孩子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时候,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分解学习的难题,把基础知识打牢固,掌握变化。并且理解孩子觉得学习很难的感受,陪伴孩子一起去适应。 3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,让孩子对学习更有信心。 有了兴趣才会有前进的动力,厌学的学生会有强烈的自卑感,要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恢复学习的欲望,就必须帮助孩子从思想上转变。 4、用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成绩。 不要用各种物质奖励来奖励孩子,这只会让您的孩子产生一种错觉,认为学习是为父母学的。对待成绩差的孩子,家长首先不要打骂他们,其次要鼓励,帮助他们分析成绩差的原因,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。关注学习本身是没有错的,但是不要因为只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学习能力的提高。 5、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。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,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,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,关注孩子,陪伴孩子。同时父母要做孩子的“啦啦队”,不仅要善于发现的优点和表扬孩子,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,在挫折中做孩子的战友。教育也是如此。停下来,等待,给孩子说话的机会,与孩子有效沟通,解决问题,不要教育。
5月19日 08:15
孩子在三年级时,正处于十岁左右,这个时候的孩子正在从“儿童”转变为“少年”,孩子越来越有主见,在心理和意志上会发生一些巨大的变化。若家长们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处理,当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,就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,这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。 三年级成绩下降是怎么回事? 第一,超前教育。 很多家长,担心孩子小学跟不上,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让他们学拼音、汉字、计算、英语等等。这种方法的确可以帮助孩子占得先机,在一、二年级时显示出优势。可是,时间长了,孩子会觉得重复学习没有意思,逐步失去了学习兴趣。进入三年级之后,他们的厌学情绪就出现了。 第二,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。 一二年级的知识简单易懂,背背读读就好了,作业也有家长专门辅导,做作业拖拉磨蹭,但是因为作业量小,拖拉的时间也不会太长,往往引不起家长的注意,导致孩子逐渐养成不好的习惯。到了三年级后,学习内容丰富了,学习科目也多了,这时候,成绩开始拉开差距。 第三,教材内容难度增大。 三年级现象和学校的教材、试题设置有很大关系。从教学内容上来看,进入三年级后,学习的内容确实在逐年增多增大,而且开始真正考察孩子的应变能力、自我学习能力。以数学为例,逐步加入应用题,难度增倍。语文阅读量增多,开始加入多“语段”的学习,三年级下学期还会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的题目和内容,难度上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。 第四,看图写话升级为作文。 学习难度的提升,主要表现在阅读和写作上。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,写几句也可以,基本上不会超过150字;但到了三年级,要写成篇的作文了,字数起码要在200字以上。孩子在课外阅读方面不仅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,还要学会灵活运用。 第五,思维转变。 从9岁左右开始,孩子的心理发育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。对应于这种变化,小学一二年级课本上有大量图画,而到三年级,图画突然减少,这种差异影响学习效果,并很快表现在考试成绩上。 三年级成绩下降怎么提高? 一、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心态。 在三年级时期,因为成绩的直线下滑许多孩子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的现象。甚至有一些会出现过分消极的情绪,认为自己没有未来,此时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,鼓励孩子。 二、积极关注孩子学习,配合老师,帮助学生养成好学习习惯。 当孩子成绩下滑时,家长应严密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,积极寻找老师了解上课是否认真听讲和积极发言;另外也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认真完成作业和理解老师所讲内容。 如果出现上课不听讲,家庭作业不会做的情况,就要引起重视,争取老师的帮助,养成认真听讲,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。 三、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。 孩子读三年级,有了更多的朋友,慢慢的想法也变得更多了。父母这时候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,引导孩子学会在玩和学习中做好平衡,不能因为玩而耽误了学业。当然,也不能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,取消所有孩子的娱乐活动,这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。父母可以给孩子制作个作息时间表,规定什么时间段应该学习,什么时间段可以玩,什么时间段要上床睡觉等等。 四、要加强对孩子学习的辅导。 小学三年级作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转折期,对于学习知识点难度突然增强,孩子会一时间难以适应。除了老师在学校给孩子讲解外,回到家中父母要给孩子多辅导作业。特别是对易错难懂的知识点,要多讲解几遍给孩子听,增强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。 五、多发展孩子兴趣爱好。 其实,除了学习成绩很重要外,引导孩子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。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全身心发展,还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来。比如,可以让孩子参加钢琴、舞蹈、画画、书法等兴趣爱好班,让孩子发展多种爱好,培养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,这对孩子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是有极大的作用。
5月19日 08:13
玩是孩子的天性,与此同时,如果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,会使孩子在选择玩还是学习时更容易倾向于玩。玩得投入,忘记做作业对这些孩子是常有的事情,家长要正确看待。 孩子爱玩不写作业怎么办? 第一,给予鼓励。 对于孩子的学习,家长要及时关注,并且给予帮助。尤其是他们自身很难提高成绩,也不喜欢做做作业的情况下,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。一味的惩罚或骂孩子,可能会适得其反。 第二,陪伴小孩子完成作业。 刚入学不久的学生,对于作业其实没有什么概念。这个时期的学生,特别需要大人陪伴一起完成作业。对于家长来说,付出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必要的,而且这个过程也不不能完全靠老师,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培养孩子做作业的习惯。家长给予适当的辅导,会事半功倍。 第三,学会“拆分”,循序渐进。 现在的孩子任务重、作业多,因为压力过大,所以不少孩子就会下意识地逃避,不想写作业。针对这种情况,家长可以教孩子“拆分”作业,将所有作业划分等级,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,然后鼓励孩子挨个完成。因为小目标完成容易,所以这种做法能很好地调动孩子做作业的兴趣,也会让孩子更轻松。 第四,监督检查小孩子的作业。 若是孩子有主动学习的习惯,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。但是在现实中,大多数孩子都缺乏主动学习和主动写作业的习惯,因此需要家长监督。家长们每天可以先问问孩子是否有作业,然后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完成,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检查。对于不主动的孩子,唯有监督这样的笨方法,才能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。 第五,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。 虽然学习是一件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事情,但如果父母不顾孩子意愿、爱好和兴趣,一厢情愿逼迫孩子学这学那,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,更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,甚至出现不写作业、逃课、逃学的问题。 第六,言传身教,做好榜样。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孩子贪玩,也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,如果父母一下班就玩手机,打麻将,看电视,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,不爱学习,光想着玩了。所以家长应该做好榜样,在孩子面前多读书,那孩子也会受到熏陶,慢慢爱上学习。
5月19日 08:12
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没有时间管理的概念,也没有从一年级开始就接受父母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培养,很容易出现做事拖沓,写作业磨蹭的现象。脾气不好的家长常被惹的火起,企图用非打即骂的方式促使孩子能加快速度,但是往往事与愿违。 孩子不写作业打骂管用吗? 孩子不写作业的时候,如果我们打骂,孩子首先会觉得恐惧和害怕,之后会出于避免被打骂的心理去写作业,并非真正地端正了学习态度,还可能更加厌恶学习,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。 孩子不写作业怎么教育? 第一,奖惩有度。 不能一味的责罚批评,当然也不能一味的表扬鼓励,最好的教育方式,应该是奖惩有度。关于作业,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,并且严格执行。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,并且保质保量,可以奖励玩耍时间,不管是玩玩具,游戏还是看电视,都由孩子自由支配。但若是没有完成,或者应付差事,那么该有的惩罚不能少。不用想着打骂,可以通过减少游戏时间,或者做家务的方式来惩罚,以此来增加孩子的兴趣,让他化被动为主动。 第二,只监督,不干预。 聪明的父母,会分清楚主次,学习和作业本来就是孩子的事情。考虑到他们年幼,无法养成自主的习惯,那父母就负责监督,提醒他们作业内容。除此外,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完成情况,包括写作业的过程,任由他们自由发挥。可能会有父母觉得不负责任,但事实上这是培养孩子的第一步。就算最后作业错误率太高,或者压根没有完成,那么就由他独自承担后果,跟家长没有关系。被批评的次数多了,大多数孩子都会主动完成,毕竟他们也有自尊心。 第三,和孩子进行换位思考。 孩子和成年人在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,如果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作业,恐怕很多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以与孩子进行换位思考,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孩子遇到的问题中去。 第四,与孩子制定学习计划。 父母可以每天花上十几分钟和孩子讨论一下关于今日作业的计划,比如科目书写的顺序、书写时间的分配,预计的复习时间等等。当学习内容被安排之后,孩子写作业也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,如果可以的话,也可以把它可视化,就是把作业用清单的方式写下来,这样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更有效率完成学习任务。
5月19日 08:09
孩子不喜欢做作业,绝不是个例,这已经演变成很多孩子共有的现象。在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,小孩子沉迷于玩游戏、刷视频,对于自己的作业,却一点也不着急,甚至不喜欢做作业,这都是很正常的,家长要正确对待。 孩子就是不写作业怎么办? 第一,跟孩子强调写作业的好处。 如果孩子觉得写作业没有任何作用,那么,家长要跟孩子强调写作业的好处。首先,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,新学的内容必须得到及时的巩固才不容易被遗忘,所以,即便孩子已经听懂了老师在课上所讲的内容,也要通过写作业加以复习巩固,这样做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新学的内容。 其次,写作业可以检验孩子对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,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目,就要尽快翻阅教科书和笔记本,梳理知识点和解题方法,这样做才能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。 最后,写作业可以增加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,虽然孩子已经掌握了知识点和解题方法,但是解题的熟练程度还不够,而写作业就是反复练习的过程,只要孩子认真对待作业,就能加快解题速度和准确率,也就不会出现考试来不及做题的问题。 第二,向孩子询问不写作业的原因。 如果孩子经常不写作业,家长要跟孩子耐心地沟通,而不是把孩子责骂一通或者暴揍一顿。因为这些做法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,也不能教会孩子如何高效完成作业,甚至会导致孩子更加抗拒写作业,亲子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疏远。而且,孩子不写作业的原因也比较多。有些孩子可能是觉得已经听懂了课上的内容,没有必要再写作业;有些孩子可能是没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,不会写作业。针对不同的原因,家长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,所以,家长要耐心地向孩子询问不写作业的原因。 第三,帮助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。 如果孩子写作业特别磨蹭或者不会写作业,那么,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。只要孩子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,就不会抗拒写作业了。 一方面家长要提醒孩子在写作业之前先复习一下当天学习的内容,如果没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,则要把教科书上的知识点重新梳理一遍,再看一看教辅书上关于知识点的解读,这样做就能加快写作业的速度了;另一方面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制定写作业计划的习惯,把当天的所有作业都罗列出来,安排到具体的时间段去完成,并尽量按照计划执行,这样做就不会出现懒散的写作业状态。 第四,让孩子适当的劳逸结合。 不能让孩子每天写作业过于劳累,比如每次写作业45-60分钟左右及时带孩子出去玩一玩,如跑步、呼吸新鲜空气、和小朋友聊天等,才能让孩子得到很好的休整,不会出现叛逆、厌学等情绪问题。 第五,作息规律,杜绝坏习惯。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,离不开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和有规律的作息时间。家长应帮孩子养成好习惯,比如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写完,写作业时必须收起电子设备,不许熬夜打游戏等。 孩子就是不写作业有哪些危害? 一、缺乏责任感和担当。 作为学生,学习、写作业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,不要求完成的多好,考试分考的多高,但最起码要按时完成任务,这也是一种尽职尽责的表现。而孩子不写作业,就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表现,如果家长放任不管,时间一长,孩子就会变得没责任心也没担当。 二、成绩下降。 课堂上认真听讲,课后写作业巩固,这样孩子才能更快更牢固的掌握知识,缺少了写作业这个步骤,那么孩子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会是“半吊子”,可能表面上掌握了,但后期一旦考试、检验了,反而经不起实战。这样的孩子,学习成绩不好,学习成绩下降都是有原因的,家长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。